好学美文网:经典美文资源分享平台
来源:心理健康网  作者:王红艳  发布时间:2006-09-05  ★★★加入收藏〗〖手机版
摘要:向往完美本是人的天性,谁都希望生活中处处充满鲜花和阳光,这作为一种愿望或理想,本可以称之为美好。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或理想有时却会成为美丽的陷阱,让她虔诚的信徒陷落其中,难以自拔。因为,真实的生活毕竟不是只有鲜花和阳光,也会有荆棘,有乌云,甚至还会有飞沙走石、…

不难发现,以上同学正陷在深深的烦恼之中,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他们正是由于陷入了追求完美而又不得不面对缺憾的怪圈,才导致了这样深刻的心理困惑。其实,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如此的普通,只要稍微注意就会发现,类似的不和谐不如意几乎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的遭遇。但为什么这些同学会困扰其中呢?

首先,认知片面应该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在他们有限的人生经历中,接受的主要是关于正面的教育,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社会是光明的,生活象碧玉一般无暇,只有公正善良和谐美好团结友爱……他们还没有得出这样的认识:现实生活本是纷繁芜杂、善恶并存,人生道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成功与失败、眼泪与欢笑、鲜花与荆棘、光明与黑暗,才是生活全部的内容。所以,他们不能理解更不能忍受那些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不满意的东西存在。象个案1中的同学,她就觉得所有老师的知识水平都应该一样高,授课方式都应该一样好;象宿舍管理员之类的也都应该是和善慈祥,象妈妈一样。而个案2中的同学潜意识里则觉得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点,让自己感到满意,他无法忍受与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共处。表现更为典型的是个案4中的崔晓同学,她用“完美”来苛求自己,甚至不允许自己说错一句话,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完人”是不存在的,大大小小的缺憾总会随时与我们相伴。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既然世界不可能完美无缺,那么对它的期望值越大,其失望的程度也就越大。这些同学正是由于在无意识中片面夸大了外界和自身的完美程度,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知,从而不能忍受那些本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缺憾。于是,他们让那一点点具体的烦恼在心中蔓延成片,又渲染成海,最后把自己淹没掉。

其次,心智不够成熟是造成这种心理困扰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出现这种情绪困扰的同学,大多有一些相似的个性特征,他们一般都比较善感、脆弱,性格内向,个案1中的周静就是这样的代表,这种善感的性格和脆弱的心理让他们的情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挫折和困难面前失落。而另有一部分同学则表现为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这些同学一般家境良好,成长顺利,学习成绩优良,他们在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声中一路走过来,并且以为这种赞扬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一旦遭遇不和谐因素,便会立刻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个案2中的许超就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小学和初中,老师总是为他安排满意的邻桌,以保证他的学习环境。所以到了高中后,他接受不了自己的环境中有不和谐因素出现。这种心理意识对于他以后的成长明显不利,因此必须在完善世界观的过程中去努力逐步地调整。

那么应该怎样去摆脱这样的心理困扰呢?如上所言,最基本的一点当然是正确认识世界,深刻认识到生活中不仅有鲜花阳光,也会有荆棘和乌云,当缺憾出现时,能够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坦然以待,并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策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同学们总结了以下两点策略以供参考:一是有为而治,二是无为共处。

虽然生活是不可能完美无缺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它不断趋向完美。其实生活中很多缺憾本来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通过自己的积极行动实现了这一改变,那就是“有为而治”。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方式,它可以为你创造让你满意的人文环境和心态,并且让你体会到行动和成功的快乐。

比如个案3中程惠同学提到的卫生没人做的问题。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热爱劳动是品行良好的一个标准,之所以没人干,也许只是没人愿意带头而已。程惠同学如果能够坚持用热爱劳动、热爱班级的标准要求自己,把风凉话置之度外,经常地、勇敢地带头打扫卫生,那么你良好的行为和正义的形象肯定会感染带动大部分同学,不正之风会自然消退,你的班级就会出现你所希望的良好局面。

再如个案2中的问题,面对同学的缺点,我们不应该只是躲在一边厌恶、烦恼,而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们,为什么不试着去跟他或她谈一谈呢?开诚布公,或者委婉含蓄地去谈一谈,也许就会使他们有所提高和改变。及时相互指正缺点,本来就是同学朋友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以足够的诚意这样去做了,我想就不仅能改善自己的心态和环境,同时还帮助了同学,增进了友谊,并树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那么你肯定会从中品尝到行动的快乐。

当然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缺憾是我们凭自身力量暂时无法改变的,如宿舍管理员的素质和性格,老师有意或无意的“不公正”,特别是有着明显弊端的现行学校教育制度,还有社会上更多更严重的不公平现象等等,对于这些,既然暂时无力改变,没法去做什么——无为,那就必须学会与它们共处,我们把这叫做“无为共处”。在这一点上,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防疫,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曲折性,使他们在心理上真正认同这个带有各种各样“缺憾”的现实社会,并且能够以非常阳光的心态与这些“缺憾”共处。

无为共处的关键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当你面对缺憾时,要努力地去想一些与之有关的积极因素,以建立自信,提高抗“缺憾“的能力。比如,如果你的宿舍管理员是个脾气暴躁的人,那你应该在无法改变她的时候去想一想她可能有的优点,如她是否认真负责,是否为人正直等。象个案6中的崔晓同学更应该改变思维,在事情过去后,积极地去想它有意义的一面,而不要总是去想它不利的一面。再如我们的教育现状,它是有一些无法回避的弊端,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而且我们毕竟正在改革发展之中,它肯定会越来越完善,等等。诸如此类的积极心理暗示会使那些“缺憾”变得很淡很淡。只要我们学会了这样的良性思维,我们的心灵就会阳光灿烂,我们就不会被任何的“缺憾”所侵袭所影响!

既然缺憾不可避免,那么让我们学会与它共处吧。只有当我们不但能够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而且也能够坦然面对它的缺憾时,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平稳、扎实地走下去。